close

從租稅收入到GDP,稅收不僅是代表社會的公平正義,也代表國家經濟的成敗,更會顯現在GDP.

一路上,產業不斷外移,政府不停的對法人降稅,加上各項不爭氣產業的補助,台灣不斷的進行低稅政策,而繳稅最大戶卻是被課徵綜合所得稅的打工族.

台灣的稅收佔GDP的比重,1990年的20%,下降到2010年的11.9%,已是全球第六低,而排在之前的,大都是產油國,顯而易見的,台灣租稅政策有很大的問題,使台灣變成最窮的政府之一.

2010年台灣政府預算佔GDP18.9%,也是全球第六低,政府預算年年大於稅收,因此短短四年內,台灣國債從三.七兆多跳到五點二六兆.

目前,台灣債務佔GDP比是115%,世界排名第五,上面是日本,希臘,義大利,冰島,台灣債務比葡萄牙與愛爾蘭都還要高,還在不斷攀升中,稅基也不斷流失中,政府還在為企業減稅,比起負債比只比台灣多一點的希臘,台灣一點都沒有條件樂觀.

1990年開始,台灣租稅負擔率開始急降,政府推動各項減稅措失,並帶頭壓制基本工資的成長,一方面減稅,一方面壓低薪資,為的是將企業留在台灣,結果是企業還是加速外流,反而也造成台灣社會不公的現象.

另外,以富裕人士而言(金融資產超過三千萬台幣以上),在台灣有9.6萬戶,他們的資產在四年內成長了百分之三十,達十兆台幣,相當於全台十分之一的財富,而根據私人銀行統計,客戶每年所繳的稅在年收入的8%10%,遠低於一般受薪階級最低稅負制20%的個人稅率.

全台家庭總資產,20062010,成長了24.6兆台幣,其中高達16.6,近七成的資產,來自獲利卻不必繳稅的股市與房地產.

此外,台灣許多獲利可觀的商家與攤販,不旦可以污染環境,以沒有成本的違建經商,還可以不用繳稅,如我的一個朋友在蘆洲擺麵攤,二十多年來,獲利已累積上億.

台灣受薪階級所繳的稅,始終超過整體綜合所得稅的一半,其它稅投資稅收僅佔總稅收的一成三,光是薪資所得稅就有一千五佰億的稅收,其它財產交易所得稅卻不到十二億.

2005,林全公佈全國前四十名高所得者,十五人實際稅率在百分之一以下,八人則一毛錢都沒有繳,僅有六人繳納所得最高稅率.

在回到台灣從1990年大減稅後,並沒有讓台商回流,而且還加速外移中,可見壓低台灣薪資與稅率,無法吸引只追求最低成本與低價值的台灣產業,近十年台商在大陸共繳稅三兆台幣,大部份台商其實都已根留大陸,所以台灣最需要的是價值產業與特色經濟.

在大陸,有公開發行的台商企業裡,1991年以來,獲利已有1.37兆元,實際匯回台灣的金額僅有896億元,不到獲利的百分之七.

最可惡的是,陳由豪在台欠稅數百億,潛逃大陸後,成立了翔鷺石化,1989,陳由豪已在當地繳稅二百三十億台幣,台灣政府卻無法作為.

最後來到了GDP計算,在大陸的獲利不會匯回台灣,所以課不到稅,但是獲利卻計入台灣生產毛額GDP的計算,2004年經濟增長為六四六五億元,成長率為6.19%,扣掉這些虛胖的GDP,當年的實質GDP增加僅有1360億元,成長率馬上縮水為1.3%,2004,海外生產還只有32%,到了2011,已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以上,因此GDP的真相是,五年來,實質GDP不旦沒有成長,其實還是衰退的,所以薪資無感,成長無感,這些才是台灣政府不願強調的事實.

這些海外生產的統計數字還是臺面上的,在臺面下的,早已不知有數萬家台商根留大陸.

問題是,台灣政府長期的極端偏右(保護資本家),沒有在乎於實質的公平正義,累積新青年的資本收入,推動年輕人的創新與動力,而台灣對於經濟體質,也缺乏具有魄力,並展現實質與獨特性的願景及決策,所端出來的蛋糕,永遠是企業家與權勢者大伙分著吃,吃完了還交還給政府洗碗擦屁股.

這就是台灣GDP.

參考於天下雜誌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cent Humil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