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本好書,就值得去專門為它寫一篇讀後心得,這本書文筆與內容流暢性都還不錯,能夠勾引人心.

已經沒有印像,在我讀過的書中,有哪本書讓我曾經流下了眼淚,這本"最貧窮的哈佛女孩"讓我流下了眼淚.

這是個真實故事,訴說一個極度貧窮的女孩,不幸的擁有毫無人性的父母,在一個極度惡劣的環境中,活生生的一個社會底層的生活,卻仍然能存活來了下,並讀到哈佛大學畢業.

這個女孩,從學會走路開始,從三四歲開始,就三餐不繼,常常兩三天沒有飯吃,從小,吃過牙膏,常吃垃圾,能夠吃下任何停止肌餓的東西,幾個月洗一次澡,常常沒有地方居住,在讀中學時,仍然常常露宿街頭,對一個小孩而言,很難想像這樣的生活.

因為她有"不是的父母",這對父母只會說"我愛妳",除了這幾個字,完全不餵養小孩,不對小孩負任何的責任,其實,更不管小孩的死活,整天只忙著吸毒,"我愛你"有一大部份只是說出來安慰自己"那僅剩的一點人性而產生愧究的心".

其實,這個女孩還是可以擁有固定與乾淨居住的地方,她的三餐還是可以稍為好一點,不過,她自己的個性也有極大的問題,偷竊與撒謊是她人生的標準,也不願意努力為自己長期的生活著想,完完全全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,不管背後有多少的理由,所以自己遭遇到很多悲慘的生活,可以說是活該,人本來就應該依靠自己,譬如,她可以在中途之家努力向上 

話說回來,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與嚴苛環境,能夠要求一個小孩多少,有多少人可以正常的發展與成長!

她的個性軟弱,其實,她知道對與錯,但是她會逃避一切,莫名奇妙的選擇對抗,並將責任推給所有的人,認為所有的人都有責任體諒她與照顧她,其實,這是她從小遭遇悲慘生活的主要因素,因為事實往往不如預期,她也不懂得要為自己奮鬥,還不停的拖累朋友,但是個性有時在出生時就已被決定.  

很熟悉的感覺吧,這就是很多年輕人的判逆與自我,逃避與缺乏自信往往會演化成向外對抗來保護自己.

她在小時候對姐姐的不以為然,反而深深覺得自己看清一切,其實,正好相反,姐姐更有堅強的個性與面對現實的聰穎,讓自己的生活能夠較有未來的署光,也較輕鬆暇意.

父母生了這個孩子只是為了拖累她,很難想像她對父母仍然擁有感情,父母的貢獻除了性交來生出了個小孩,毫無其它貢獻,這樣的狀況下,通常除了深深地怨恨,是完全無法築起感情,她依然不停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深愛,那真是太偉大了,可能是太渴望家庭了吧.

還好,她最終有了夢想,也懼怕了肌餓,這個夢想讓她重拾了人生軌道,拋棄了荒唐的生活,而過去荒唐的生活反而給她帶來了"動人文章與真實故事的獎金"改變她的一生,雖然有一半的荒唐生活是自己製造的.

不過她對夢想的努力,著實令人敬佩,一個非常情緒化的人,往往走向極端,不是極端的荒唐就是極端的努力.

有一點我很懷疑,她怎麼有辦法這麼的清楚記住從四歲到十幾歲的生活細節,對我來說,十三歲以前的事,幾乎沒有任何記憶,更不用談到五歲.

她有幾個幸運.......

她的十幾歲朋友們,都太有愛心了,不顧一切的輪流照顧她,讓她短期居住在自己家裡,這些住家是屬於父母們,而不是朋友們的喔

美國的環境與福利,有許多的補助金,還是能夠提供很多窮人不乏食物的環境.

她遇到了許多良師,能夠在她成長的時期,給她許多幫助,對一個年輕人的成長,對一個年輕人生死的定奪,最重要的,除了家庭教育,就是學校老師,在當前的社會上,好的老師真的不多,所以不幸的年輕人反而很多.

在她的故事廣為人知後,許多人伸出手來幫助她,這麼多的善心人士,真的會憾動你的淚水.

比起來,台灣會更有人情味嘛?

最後

孔子是錯的,天下"不是的父母太多了",很多父母天天喊著我愛你,卻常常懶惰的給予適當的家庭教育與身教,很多父母溺愛孩子,其實只是把小孩當寵物,隨著自己發揮與要求,還是缺乏家庭教育與責任感,有時塞到補習班去只是為了少一點被孩子拖累的時間,順便逼孩子多學一點.   

 一樣的,這些父母並沒有比文章中的父母偉大多少,可憐的,都是孩子們.

就像我自己的出生,也是來自於一個毫無家庭教育的家庭,只是不乏吃穿,孤獨的成長  .   

很多父母都是"隨便""懶惰"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cent Humil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