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去射箭,非常的好玩,手臂的穩定性很重要,一種輕運動,射箭是個很好玩的運動,相信遇到的人都會想試一下,不會太費體力.
我絕不是專家,只是初入門隨便的聊聊,也讓有興趣的人可以輕易的踏入這一塊,有些運動中心都已經有射箭場了,如南港運動中心與內湖運動中心.
收藏弓箭在台灣是合法的,除了十字弓.
弓箭有分四大類,(一)傳統長弓Long Bow,是人類時代最傳統的弓箭,特點就是長,(二)反曲弓Recurve Bows,就是人類在進步後,新一代的傳統弓,(三)複合弓Compound Bow,以現代技術加以改良的弓,(四)十字弓Cross Bow.
每種弓都有很多弓體可以選擇,包括各種木材,碳纖維與玻璃纖維,牛角,鋁合金等等,而在弓弦和索線常選用高模量聚乙烯.
大部份的好弓箭都來自美國,生產於美國,尤其是複合弓幾乎都是美國生產,這也增加了美國多元化的就業機會,這也算是隱形冠軍吧.
台灣造弓的人很少,主要是原住民所造的反曲弓與長弓,質感與花樣都不夠好,我並不喜歡,大陸現在也有很多造弓的公司,也都是反曲弓居多.
傳統長弓,因為要儲存能量,讓箭速更快,所以弓身要做的夠長,材料有各種不同的木材,或是玻璃纖維等,跟反曲弓的不同就是兩端是平的.
所謂的反曲弓也是傳統的弓箭之一,喜歡復古的玩家在玩的,但是反曲弓也有現代化,讓兩個長弓臂可以摺起來,收納與攜帶很方便,現代化的反曲弓在國際上各大賽事都可以看的到,反曲弓主要是未上弓弦的反曲弓,弓臂末端向外彎曲,反曲弓可儲存更多能量,使得射出的箭有更高的動能,反曲弓可以比普通的弓造得更短,卻可保持其威力.
Saluki就是一個有名氣的手弓傳統弓師,是人名,也是個品牌,他設計的產品都是以復古傳統的反曲弓為主,產品有碳纖維與木造的,最貴的是木造的表面加一層黑色牛角層,叫做Horn Bow,在下圖中,可以看到表面有薄薄的一層黑色,就是牛角層,這個圖也是一般反曲弓上未上弦的樣子,不像上圖傳統長弓平平的.
上弦後的反曲弓,就像如此.
傳統弓箭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地方,就是平常弦要拆下,以免弓身彈性疲勞,要使用的時候再上弦,上弦會有那麼一點的吃力,如圖,這也是Saluki本人,還有他拉反曲弓的英姿.
下圖是現代化的反曲弓,現代版的反曲弓,弓臂是可以卸下的,所以攜帶方便,中間一節大部份是鋁合金或碳纖的,再加上額外的平衡器與瞄準器,就是你常在奧運比賽看到的配備.
一般使用傳統的弓,除了現代化的反曲弓,弓箭都以竹製品為大宗,箭身的樣子和複合弓都長的很像,結構也一樣,箭尾的凹陷處也一樣,但是羽毛配置就有所不同,如圖.
傳統的長弓與反曲弓都很難駕馭,要有準度,通常需要長時間苦練,和天份多少也有點關係,相對的,複合弓就方便多了,不需要苦練就有一定的準度.
複合弓是在1969年才由美國人Holless Wilbur Allen所發明,複合弓就是用現代的齒輪技術來減少拉力,增加箭速,弓身的呎吋因此也可以縮減,箭射出來後的能量比傳統弓大很多,因為複合弓特殊的槓桿系統,在拉弓初期需要比傳統弓施較大的力量,但拉到最尾端定位所需的力量則很小,技巧是一口氣拉到最尾部,在尾部定位點所需力量卻比一般弓小小很多,能夠穩定的瞄準,因此準確度也能較高.
這是一把複合弓的構造.
一般弓箭大概都要150cm以上的弓身長度,複合弓弓身則大多在70cm到130cm以內,攜帶也方便,也因此深受打獵的人歡迎.
複合弓對於溫度和溼度的敏感度較小,和其他的弓比較起來,有較高的精準度,速度和較遠的距離,此外,複合弓通常配合放箭器使用,能夠減少許多手拉弦對箭的影響,晃動會較少很多(手的影響是很大的),因此準確度會提高許多,弓身握把部分則分成碳纖維,鎂合金,鋁合金所製造.
放箭器Arrow Release的使用方法就是用手掌握住放箭器,前端有個小夾子將弦夾住,拉到定位點後,按個鈕,夾子就會打開,把弦放開,一個放箭器大約十公分以內的大小,價格從一千到一萬元不等,差別主要在於施放按鈕的靈敏度和是否有自由的角度旋轉,讓手腕可以依自己的習慣角度拉弓.
放箭器有兩大方向,一種是像筆一樣握住,後端會設計皮帶或尼龍帶綁在手腕上,另一種是直接握在手掌中,有四指或三指型的.
越靈敏的放箭器Release會較具威脅性,手腕顫抖影響箭方向的機會也會比較小,準確性因此會較高,放箭器對箭的影響不如置箭座這麼大,設計也差不了多少,最主要是看自己喜歡哪一型的,所以就不談了.
在直線的弓弦上,會用專用的線綁一個D字型的結,非常的小,大概兩公分高不到的結,讓放箭器可以夾住後將弦往後拉,稱為Rope D-Loops,或是可以買金屬製的,如下面左側兩個圖,如知名的Truball放箭器供應商,就有賣一個叫T.R.U Nok的金屬D環,如下面兩個圖.
一般還是習慣使用繩做的D-Loops居多,有些人說金屬D-Loop射久了,螺絲會鬆開而掉落,浪費錢,也擔心金屬D-Loop會撞到弓身.
當然,用手拉弓弦也可以,只是會造成弓弦轉動,也容易讓弓故障,準確率也會降低,因為手掌的接觸面太廣.
複合弓的好處之一就是材料非常的科技,不需像傳統弓箭一樣保養與照顧,不會彈性疲乏,種種因素下,複合弓更受到一般玩家的歡迎.
複合弓比其它的傳統弓來說,複合弓必需花錢買配備或是玩配備,所以複合弓的花費會比一般傳統弓多很多,所以這裡會談到很多配備,讓入門者知道如何選擇一把適當的複合弓.
複合弓的品牌很多,如PSE, Matthews, Hoyt, Bowtech, Oneida等等,其中Hoyt和Oneida長的比較特別,Hoyt, Bowtech和Matthews是銷售量最大的三大品牌,Hoyt和Matthews的品質與設計最受肯定,都是美國產製的,大部份都大同小異,每個品牌都有最便宜到最高階的,價格從一兩萬起跳到五六萬一把不等,但是有許多額外配備,有時配備全部採購下來,大概還要加個一兩萬以上,但是也可以不需要任何配備,配備通常分為射擊Target專用,或是打獵Hunting專用,箭體也分這兩種.
配備,最必要的是一個放箭器Arrow Release和一個置箭座Arrow Rest,置箭座是讓箭能夠穩定的靠在前端,再來是瞄準器Sight,其它配備就不一定需要了,下圖就是一個Hunting Sight打獵用,一個Target Sight射靶用和一個Arrow Rest.
射箭最主要是練習與習慣,所以我認為Sight雖然需要,但是不需特別去挑選,只是瞄準的方法不同.
除了裝Sight,也不能忘了在弓弦String上裝一個瞄準點Peep,Peep要和Sight瞄準點一直線,一個約2到10美金不等,要在Peep兩邊再打結,以防Peep跑位,Peep點很簡單就可施做了,Peep的選擇主要是孔徑,一般打獵喜歡用較大孔徑,在灰暗空間取光量較大,我認為Peep的孔徑最大不要超過1/4", 3/16"孔徑是最適當的,太小也不好,如果已經很習慣自己的弓箭瞄準點,也不一定需要Peep Sight.
選Peep,要小心有些Peep的邊緣成型不良,會割傷弦線,如G5的某些Peep, RAD的Super Duece 38 Peep邊緣與凹陷處就很漂亮.
買一綑BCY的線,寬度有分0.18, 0.21或0.25吋,用0.21吋寬的就可以了,做弦上面Center Serving包覆,包覆完做一個D-Loop,剩下的線就可以做Peep的結knot,聽起來有點難,其實很簡單,YouTube有很多教學影片,Peep可以用細扁的金屬或塑膠鈍器直接把弦從中間撥開,將Peep放到弦中間,這種工具叫String Separator,如知名的U-Serve或如下圖Bohning的,或者在家裡自己找工具,但是最好用Bow Press加壓弓臂放鬆弦來裝Peep,以避免弦線受傷.
Sight有分Target Sight和Hunting Sight,通常Target Sight設計比較多是線狀,Hunting Sight比較像下圖會有個圓形包覆,裡面會有三到六隻瞄準線Pin.
Arrow Rest的種類有非常多.分幾大項,有兩片鰭Fins,兩隻角Prongs,包住型Capture Containment,蜥蜴舌Lizard Tongue等,其中下面兩個圖都為Lizard Tongue的Drop Away型的,Dropaway的箭座都會內建一條線,所謂Drop Away就是將連接箭座的繩子綁在弓箭體的某一點(弦繩或弓臂上,綁在弓臂上的叫Limb Driver,此類產品較少些),因此當放箭時,力量的作用與方向的改變會很快的自動將置箭座放下,因此射箭時,箭通過箭座時,箭體與羽毛完全不會碰到置箭座,雖說如此,在慢速攝影下, 羽毛還是會碰到箭座,所以雖然有些人就喜歡Drop Away型,但是Drop Away不一定像想像中這麼好,Trophy, G5與QAD蠻多此類產品,G5在箭座落下是最安靜的,如果要追求安靜.
挑選Drop Away型的箭座要小心,有些Drop Away繩子的制動設計不適合某些弓型,闢如有的Drop Away設計將繩子用扣鎖,鎖在弓臂中間的縫中Rims,但是有些複合弓的弓臂並沒有縫,不過在網路的銷售,通常會簡單載明制動是通過Rims或其它作用.
Fins與Prongs則是Shoot Thru系統,比較有名的是左圖Bodoodle的Fins,右圖NAP與Spot-Hogg的Prongs,意思是置箭座不會動,箭通過時,箭體雖會些微磨擦,但是羽翼不會碰到箭座,稱做Fletching Clearance,所以叫Shoot Thru,置箭座旁邊多出來的圓體是為了消音,因為打獵很講究消音,此類置箭座裝設比Drop Away簡單多了,就只需要將箭座鎖在弓上,鎖孔都是標準規範,每支弓都有.
右圖的產品NAP或Spot Hogg都有,還附送刀片式Blade,可以自己更換,角度調整空間很大,左圖是Bodoodle的專有產品,此產品左右調整有限,無法太接近握把,不適用某些複合弓,無法和弦成一直線,要小心.
我認為Capture Containment應該是最差的,NAP有提供此類產品,它用三點刷子將箭輕輕夾住,讓箭體不會掉落,隨時可以射,也可以增加準確性,但是箭體與箭座接觸面太大,產生影響,力量會被消減不少,此外羽毛還是會碰到刷子與包覆體,裝設也是很簡單的鎖在弓體中間.
置箭座價差最大應該是在是否可以調整,有的箭座可以上下左右調整,有的箭座是完全固定,只能做簡單的調整,如Spot Hogg Prongs Arrow Rest的可調整設計蠻有名氣的,其實調不調整不一定"非常"重要,個人習慣與練習也許更為重要.
如果不是要去專業賽,我認為應該是以Shoot Thru為最佳,結構穩固,也比較耐用.
比賽用,專射標靶的,通常用有一片如刀片Blade的Arrow Rest,這種Arrow Rest最不會影響箭體,因為箭體放置的地方就小小一點,在如刀片般的頂端,在下圖兩片尖尖的地方,但是在戶外運動時,箭常會掉落,通常高手喜歡用此類Arrow Rest,各品牌都有Blade的產品.
弓體選擇一般會以弓體美觀,弓體重量,弓體拉力磅數,品質穩定性,平衡感,射速,拉弓的滑順性,射箭時的噪音大小等,來選擇一把弓,紅字體是更為重要的條件,也有女子或青少年用的,甚至有兒童用的,以拉弓的省力與滑順性Oneida的產品是無人能敵,產品也堅固耐用,好用,但是射速通常做的不強,所以算冷門產品,一般人還是追求射速為主.
理論上越長的弓,穩定性與平衡越佳,一把複合弓的選擇大概都是30吋到35吋長,長度是以軸輪到另一個軸輪的長度,複合弓兩個弓臂頂端都有個軸輪,也就是A to A (Axle to Axle),但是以穩定性而言也取決於弓的設計與射箭人的使用,所以不一定.
所有品牌的弓,品質其實差異性不是很大,最大差異應該是人為的準確性,不過買弓時,有兩個規格需要特別要求賣方幫你調整好,一個是拉弓長度Draw Length,算法是手臂張開,中指到中指的長度除以2.5就是Draw length,這樣的算法基本上不會錯,一般人都大概是27"到30".
或者,直接把弓拉開,請人幫你量,如果不確定自己的DL,那寧可選擇短一些長度,也不要選擇太長,會比較好拉,準確度較高,但是Draw Length越小,射速越低,所以有人刻意會拿比較長的Draw Length,每少one inch的Draw Length,射速會少10fps.
標準而言,弓弦拉滿後,眼睛與瞄準點Peep需要有十到十五公分的距離,而且看弦上的瞄準點時,不能讓自己頭歪.
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的Draw Length,通常手臂張開長度和身高差不了多少,下圖是一般人的身高所配合DL的長度.
LONG DRAW SHOOTERS:
SHORT DRAW SHOOTERS:
另一個是Draw Weight,看個人能用多大力氣拉弓,當然可以儘量拿拉力很大的弓,但是練習時,你可能拉幾次弓就沒力氣了,DW拉力每大一磅,射速會增加2fps. 各種Draw Weight的複合弓在市場上都找的到,也有小孩專用複合弓.
所有的弓都有磅數的分別,主要是看Draw Weight和Let-Off Ratio的規格.
Let-Off就是複合弓的特別處之一,在滿弓時你所需要花的力量,因此複合弓能讓你省力的持續在滿弓,好好的瞄準目標,闢如一把弓Lef-Off 規格在 80%,有60磅拉力的弓,在滿弓時,你只需耗力12磅就可以拉住弓,通常在拉複合弓快接近滿弓時,你會感覺到接近滿弓的某個點,整個拉力都消失了,變的很輕鬆,這就是Let-Off.
Draw Weight拉弓磅數在每隻弓都是可以調整的,但是每隻弓調整的範圍不同,在弓臂上都印有資料,在買時可以要求調定磅數,也可以在家自己調整磅數,但是絕不可以調整超過每把弓定義的最低與最高範圍,會有危險,調整磅數主要就是弓臂兩端的兩顆螺絲,螺絲太鬆,弓臂會掉落,螺絲太緊,弓臂易斷,說明書裡也會說明,基本來說磅數就是你需要花多大力氣去拉弦到滿弓,磅數越大,所需力量當然就越大,一般標準而言,拿50磅的弓就綽綽有餘,對初學者而言,40磅就拉的很辛苦,,到50磅以上就拉不太動,但是60磅也是一般國外成年男人最喜歡買的磅數,只要懂的技巧,一般人要拉到60磅是沒問題的,如果是70到80磅,一般人都拉不動.
只要花三十美金,就可以去買一隻磅數測量器,用它拉弓弦D-Loop,就能夠知道自己的弓有多少磅數,不過這種測量器會有2.5磅到4磅的誤差,大部份都是少算,因此測量結果還要再加個4磅.
體重 |
Draw Weight拉力磅數 |
小孩(30-45公斤) |
15-25磅 |
大小孩,女人(45-60公斤) |
30-40磅 |
體型較壯的女人(60-75公斤) |
40-50磅 |
體格較小的男人(54-70公斤) |
45-55磅 |
一般的男人(70-80公斤) |
55-65磅 |
特別強壯的男人(80公斤以上) |
65-75磅 |
一般複合弓的樣式都是長如下圖,尾巴兩端有兩個大齒輪,下圖是未上任何配備的複合弓,主流都是黑色或是迷彩的,也有一些鮮豔色彩的複合弓如藍色與紅色.
下圖是上了配備並在試射的複合弓,有置箭器,瞄準器與平衡桿,弓臂有的沒縫,有的中間有長條的縫.
Arrow箭,大部份都可以共用,但是複合弓的箭一般為鋁合金或複合材料製造,有分直徑的粗細,比賽用箭比較通常細,因此比較不會受風力的影響,標準的箭體則可以自由更換箭頭,可以打獵或練習用,這是傳統弓比較沒有的選擇.
在最佳的狀況下,所買的箭也最好經過使用的長度測量,來為個人裁切製做,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工序,並不複雜,台灣也有賣標準的成品鋁合金箭,不需加工,箭頭也可以自由更換,市場上一隻為70元.
有關箭長,個人認為,一般人拉弓都差不了太多,不含箭頭與箭尾,一般都是拿27到28吋的箭長.
Arrow Shaft材料則有鋁合金,碳纖維或是鋁合金碳纖合體A/C,鋁合金重量最重,因為慣力夠,穿透力較佳,所以箭體比較不會晃動,準確率也較高,但是比較容易變形或斷掉,碳纖維彈性好,重量較輕,飛出去時因為力量而容易晃動,因重量輕,初速較快,因為慣力小,尾速也消失的很快,準確率略低,但是比較不易變形或斷掉,最後就發明了合體,A/C就是以碳纖維為核心用鋁合金包覆外層,Easton稱它Full Metal Jacket,為了截取兩種材料的優點,想要有準確率,卻又不易變形,A/C價格也是最貴的.
再來就是箭體重量與彎曲率的選擇,彎曲率越低,箭體重量會較重,但是穿透力會較佳,每個廠牌所標示的數字方法不同,但是不少箭廠的數字是胡扯的,也不用信太多,要追求這些標準已是極為講究,以國際標準來說,稱為Shaft Size來定義Spine,有的箭會以200,300,340,400,500,600等來做標示,數字越小,就是彎曲率越低,箭體就會比較重,穿透力會較佳,如果一般打獵而言,選擇通常是340到400這個區塊,數字越大,可承受彎曲率越高,箭體較輕.
如果是2315或2016等數字就是表示箭身呎吋,前面兩個字是外圈直徑,後面兩個數字是箭壁厚度,計算方式分母是固定的,分別就是23/64吋與20/64吋是直徑,壁厚是15/1000吋和16/1000吋,當然這些也關係到重量. Spine Size 500 shaft就是2016, Spine 400 = 2117, Spine Size 340 = 2315, Spine Size 300 = 2317,文章最下面有一個對應表. 300 (2317), 310 (2514), 340 (2315), 360 (2413), 380 (2216), 390 (2314), 400 (2117), 420 (2312), 460 (2213), 500(2016),510 (2114),以上就稍為懂就好,以免上網買錯箭,一般大概都買340與400的吧.
這些Shaft資料也是參考用而已,像最有名的Easton有自己的規則,它的Carbon系列,號稱是Ultra Slim的極細箭體,但仍然維持一樣400規格的重量,所以它的Spine 400,直徑只有17/64吋,而不是2117的21/64,因此,要挑想要的箭,還是要親眼拿拿重量,目測一下箭寬,或先上網查各廠牌箭重與直徑的資料,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,寬細有時會差蠻多的. 像PSE的Carbon箭,是我拿過最重的400規格,比一般的400標準還重許多.
以比賽用箭來說,2315與2312通常是大會規定所能用最粗的箭,2315也常被用來打獵用.
這些定義除了為特別的用途而選擇外,主要是要去配合個人的使用習慣,至於效果差多少,我也不知道,可能要找職業比賽的專家.
彎曲率算法就是固定箭體兩端,在中間施加力量,視箭體的承受度.
一隻箭最主要的結構分為Inserts(箭頭裝設母螺帽貼在箭體前端內部),Shaft箭體,Fletching羽翼,Arrow Nocks箭尾,在國外買箭體,通常都會幫你裝好Nocks,提供你符合的Insert,Insert自己黏進去就可了,羽翼就要自己買材料,自己來了.
不管任何箭體直徑,都會有相對應的Insert,但是Insert的內徑螺絲孔是標準的,你可以買市面上任何箭頭,直接將箭頭轉進去就可以.
如果要製做箭體,也有千百種的羽翼選擇,羽翼會影響箭的穩定性,有整片塑膠的,稱為Vanes,但是也可以買羽毛,叫做Feather.
兩種都有1.5 吋到5吋的,越長的羽翼,飛行穩定性越佳,會飛比較直,但是因為大片重量較重,箭速會變慢,羽翼可買直線型的,也可以買螺旋型的羽翼,直線羽翼風阻小,箭速較快,螺旋羽翼風阻大,但是因為箭會有旋轉而有離心力,所以比較不會偏移方向,羽毛的重量比塑膠片輕很多倍,所以箭速也會比較快,因此用長羽翼的,大部份會選羽毛,但是羽毛比較容易擠壞,塑膠容易照顧,羽毛也比塑膠難黏上箭桿.
羽毛價格較貴就是了,最主要還是練習和習慣,選自己喜歡的樣式就好,有的人就喜歡用短的羽翼,反之,有些人就是喜歡用長的,不管是打獵還是射靶.
通常比較大的獵箭頭Broadhead,大多喜歡選擇更大的尾翼來增加穩定性,如4~5"長度,通常單純射靶會用較短的羽翼.
要將羽毛黏上去很簡單,就是用強力的膠水,主要是要貼的準,三片羽毛要對稱,這個比較重要,如果不是Drop Away型的箭座,用螺旋型的羽翼會撞擊到箭座,就算是買直線型的,如果貼不直或空間不對稱,射出去時也會碰撞到箭座Arrow Rest,當然Drop Away箭座就沒有這種困擾,國外有在賣專貼羽翼的小型製具Fletching Jig,不貴,會比較容易施做,Bohning有賣很多工具,大部份的工具都不好用,大陸做的,精細度不夠,其中Arizona簡單的工具很受歡迎,也是我用過最好用的,可以將三片一起貼上,還有一個叫Three at Once的製具不錯,但是很難買的到,價格也高很多.
一般貼箭羽最受歡迎的是 Loctite Super Glue Ultra Gel, AAE Fastset Glue和Gorilla Super Glue,如果要黏Insert,BSI的IC2000很有名,黏Insert的膠要有Rubberized的成份,所以通常呈黑色膠狀,也有很多其它品牌,不過這些名膠,在台灣都很難買,台灣最普遍的3M快乾膠就可以黏的很牢(AAE Fastset其實就是這種快乾膠),但是如果用太多,箭身會因快速化學反應汎白,會有一點醜醜的,知名的Bohning Fletch-Tite Platinum對Vane黏的很不牢,不過貼Feather類的還可以.
我喜歡用Norway Fusion的Vanes和Gateway的Feather, Norway的東西好貼,Gateway的迷彩Feather非常漂亮.
有些製具有分專貼塑膠Vane和專貼羽毛Feather的,要小心看.
羽毛黏貼的位置,一般來說是越後面越好,來驅動箭體,貼太前面,被風影響的力量會太大,但是再怎麼後面都要避免碰到手,大概就離Nock一吋左右的距離,依自己喜好.
箭頭也有很多種,練習用或打獵用,材料有純鐵,鋁合金或是不鏽鋼,下圖為一般箭頭或是稱為標靶箭頭,有不同形狀,或是黑色的,基本上就是將買來的箭頭轉進去前端就可以了,很簡單.
箭頭的標準有分重量,通常分為100克或是125 grain的,用較重的箭頭,最好也選用較重的箭身,箭的平衡會較好.
這是打獵用的箭頭,英文稱為Broadhead,分為Fixed固定刀片或是可收合的刀片,可收合的箭頭可以更換刀片,Broadhead會有大刀片在箭頭上,有非常多種,在打大型獵物時,箭無法讓動物馬上致死或停下來,而獵箭頭的殺傷力就大很多.
如果弦壞了,Bow String弓的材料領導者是BCY, 452X是蠻有名的弓弦,BCY專門對弓箭有出很多不同的線,有D-Loop, Center Serving與打結專用等等,如果弦斷了或壞了,可以上網去美國訂製專門做弦線的公司,闢如Little Jon(Deezlin)或Buck Nasty等都在製作弓弦上很有名,會幫你製做複合弓上的弦與所有Cable,一整組大概只需20美金到60美金,但是要確定自己弓的規格,因為每把弓的弦長不同,每把弓的弓臂都會印上弓的所有規格,所以也不用太擔心自己不懂.
此外,弦長可以靠扭轉來縮短,正常來說,大概每三.五公分需要一個扭轉,扭轉可以使弦線更穩定的黏合在一起,也可以幫忙固定Peep,一條弦最少都需要30~45以上的扭轉.
No. 62編織是由Spectra和Polyester組成,可以緊抓弦線,也很耐用,通常被用來做Center Serving(弦線上的中央包覆)或是弦上其它的結或Serving,線有三個直徑呎吋,.018, 021和025,通常用0.21的就可以了,太粗的Center Serving會讓箭的Nock將弦夾太緊,也有人用更細的62XS(0.18",有更多Spectra的成份,所以更耐用),很多手指拉弦的人喜歡用Halo(0.14", 100% Spectra編織)來做Center Serving.
大多數的弦線都建議用 20 - 24線組成的452X或Trophy,有些會用12 - 14線的450 Plus,這些弦線的規格都適用於55 - 75磅的Draw Weight,如果磅數較小,也可以用較少的線,如8125(18線)和Dynaflight 97(16線)是用很強的Dyneema材料做的,理論上,越少的線,箭速會越快,大部份的反曲弓都用8125 or DynaFLIGHT 97,這些都是BCY的線.
如果常在射箭,弓弦偶而要上點蠟Wax保養,弦是很多條線合在一起的,蠟能夠提供弦線之間的緊密度與黏稠度,也可以避免弦因高溫而損壞,弦線都是化學線材,保養蠟多含有Silicon的成份,蠟品牌很多,Bohning Seal-Tite Wax與下圖都是蠻有名的蠟.
如果弦線損壞,要換弦,因為弓臂拉的很緊,需要有Bow Press去加壓弓臂內彎,讓弓弦弦能夠鬆,方便卸下,或是方便裝Peep(如果不用Bow Press裝Peep,要小心,很容易割破弦線),Bow Press有很便宜的,有小型隨身攜帶的,如Bowmaster Portable Bow Press就頗具歡迎,試過還蠻好用的,如果是如Hoyt兩端都是兩片式的弓臂,別忘了加買選購的Limb Adapter,針對自己弓臂呎吋不同的Adapter,通常都是Standard.
Oneida的弓很特殊,所有Portable Bow Press都不能用在Oneida的弓,有些大型的Bow Press也無法用在Oneida的弓,其實,Oneida的Bow Press最簡單,它只需要有個固定器具,將弓拉滿,將兩端弓臂的凹陷處置入頂住固定的兩端,再將弦放開,就可以卸弦了,下圖就是我自製的Bow Press,只需在拉滿弓後架入去頂住黑色固定的兩端即可,要將弓移出時,一定要裝弦,將拉滿弓再移出,否則有點危險.
白色處的鐵架只是方便將弓放在上面.
因為台灣很難買到器材,服務可能不夠,價格又貴,為了對入門者能夠更放心的去玩弓箭,所以特別講解了一些能夠DIY的器材,也讓消費者能夠快速又方便的切入複合弓的世界,Lancaster是個很知名的弓箭網購網站,可以運送到世界各地,讓你選購不同的所有東西,看完了網站,大概也懂了所有的東西,如果買了弓,別忘了買弓袋,很多都是Made in USA.
如果要多做一些學習,到美國Archery Talk Forum論壇,可以找到任何你需要的知識.
複合弓大多做迷彩的或是黑色的,美國人會拿來打獵,但也有許多彩色的選擇.
CP Oneida Eagle Bows的複合弓很特別,跟市面上許多複合弓不同,它有外表接近傳統反曲弓的弓臂,但它是使用槓桿結構,所以還是複合弓,呎吋還是比傳統弓小很多,但是弓身比一般複合弓長一些.
Oneida這樣的設計有一個特點,譬如在一樣50磅數規格的複合弓,Oneida在拉弓初期很柔軟,大概只需要40磅的力量就可以拉滿弓,毫無疑問是市場上最柔順的弓,不像一般複合弓需要全力拉弓,,這是其它的弓所沒有的優點,此外,它在外部沒有齒輪,弦與弓身的第一次接觸點也不是齒輪,所以可以避免齒輪受損,非常堅固,而且這把弓很輕.
這把弓有些缺點,第一就是因為造型特別,有一些市場上Compound Bow的配備無法使用(Compound Bow的配備,在各種不同的品牌都可以共用,螺絲孔是標準規格),第二就是放箭時聲音很大,會嚇走獵物,所以不受打獵者歡迎,但是受獵魚者Bow Fishing喜歡,因為可以快速射箭,也可以用手指拉弓,不一定需要放箭器,這是這把弓的趣味.
我有一隻弓就是Oneida Eagle Bows Talon系列,弓長110cm,總重只有1.9公斤,我喜歡它的柔軟,不用太費力就可以拉到滿弓,此外,最重要的一點是我認為它是市場上最漂亮的弓之一,認識我的都知道,除了品質與功能,我買的東西首先就是美感一定要夠,還可以擺在家裡當裝飾,弓身是鋁合金,弓臂是碳纖維的.
最有趣的是Oneida的弓,可以用手直接拉弦快速射箭,因為有傳統弓的設計,其它的標準複合弓用手拉弦,有可能會因為弦線的旋轉而造成兩端輪軸的損壞(手拉弦因手接觸面大會造成弦線旋轉).
我的第二把弓是Hoyt CRX32,標準的複合弓,是2011年蠻有名的弓,不僅更細緻,也很漂亮,總長約85cm,重量比Talon重約300克,300克就差很多了,重量對持弓也很重要,但是CRX32也算是市場上較輕的弓體了,弓的重量對於手臂的支撐力當然有很大的差別.
在國外網站可以直接買弓回來,價格較為便宜,弓在台灣賣價約為國外的兩倍,但從國外買還要運費,弓也需要配備的裝設,還需要在弓弦上打結做為放箭器的扣環D-Loop,做這些動作對新手有一點點難度,但是美國網路上有很多的教學,認真做功課,並不會很難.
也許台灣賣弓的價格過高,所以無法在台灣將弓箭市場推廣開,大陸售價都比台灣便宜百分之三十以上,在美國一把不錯的弓加配備,平均兩萬台幣(五百至七百美金)就有了,同樣的產品在台灣,要花到台幣四五萬(約一千到一千五美金),台灣人比美國人窮多了,何況這是一種娛樂與奢侈產品,願意花五萬來入門的,不多吧.
如,New 2013款Hoyt Charger,評價非常好,很受歡迎,在美國一把五百美金,在台灣賣兩萬七台幣,在大陸賣五千人民幣. 一個知名的SKB的置弓硬箱,台灣賣兩萬四,美國賣280美金加上到台灣運費也只不過一萬二台幣左右,稅金五百元.
去美國旅遊的人,倒是可以帶一把弓回來.
複合弓非常好保養與保存,不需要特別照顧,也不需要拆弦,不會彈性疲乏,只要記住,拉空弦時,千萬不能放空弦,(拉開弓時,無論如何,最好放一隻假箭Dummy在上面,避免意外,如果沒有箭,放弦會亂彈),非常危險,也非常容易損壞弓身,複合弓力量比傳統弓大很多,我就不小心放了一次空弦,右眼被弦用力彈到而出血.
最後,就來欣賞我的弓,第一張圖就是特別的Oneida Talon,拉力大概38磅,我的第二把弓也很漂亮,黑色弓體配迷彩弓臂,是一把標準的複合弓,是從美國買回來的 Hoyt CRX32,拉力定在60磅,運費六十美金,免稅,在台灣賣四萬台幣.
Shaft Spine Size (inches) Weight (grains) Weight (gr/in)
1214 |
2.501 |
142 - 24" |
5.92 |
1413 |
2.036 |
153 - 26" |
5.88 |
1416 |
1.684 |
194 - 27" |
7.19 |
1512 |
1.554 |
157 - 27" |
5.81 |
1514 |
1.370 |
184 - 27" |
6.81 |
1516 |
1.403 |
197 - 27" |
7.30 |
1612 |
1.298 |
170 - 27" |
6.30 |
1614 |
1.153 |
208 - 27" |
7.70 |
1616 |
1.079 |
227 - 27" |
8.41 |
1712 |
1.099 |
181 - 27" |
6.70 |
1713 |
1.044 |
200 - 27" |
7.41 |
1714 |
0.963 |
219 - 27" |
8.11 |
1716 |
0.880 |
261 - 29" |
9.00 |
1813 |
0.874 |
228 |
7.86 |
1814 |
0.799 |
249 |
8.57 |
1816 |
0.756 |
269 |
9.28 |
1912 |
0.776 |
220 |
7.59 |
1913 |
0.733 |
242 |
8.34 |
1914 |
0.658 |
269 |
9.28 |
1916 |
0.623 |
291 |
10.03 |
2012 |
0.680 |
232 |
8.35 |
2013 |
0.610 |
261 |
9.00 |
2014 |
0.579 |
277 |
9.55 |
2016 |
0.531 |
306 |
10.55 |
2018 |
0.464 |
356 |
12.28 |
2020 |
0.426 |
391 |
13.48 |
2112 |
0.590 |
244 |
8.41 |
2113 |
0.540 |
270 |
9.31 |
2114 |
0.510 |
286 |
9.86 |
2115 |
0.461 |
312 |
10.76 |
2117 |
0.400 |
349 |
12.03 |
2212 |
0.505 |
256 |
8.83 |
2213 |
0.460 |
285 |
9.93 |
2214 |
0.430 |
302 |
10.41 |
2215 |
0.420 |
309 |
10.66 |
2216 |
0.375 |
349 |
12.03 |
2219 |
0.337 |
399 |
13.76 |
2311 |
0.450 |
242 |
8.36 |
2312 |
0.423 |
275 |
9.48 |
2314 |
0.390 |
309 |
10.66 |
2315 |
0.340 |
338 |
11.66 |
2317 |
0.297 |
385 |
13.28 |
2412 |
0.402 |
280 |
9.66 |
2413 |
0.365 |
302 |
10.41 |
2419 |
0.268 |
422 |
14.56 |
2511 |
0.348 |
233 |
8.1 |
2512 |
0.321 |
298 |
10.28 |
2514 |
0.305 |
329 |
11.34 |
2612 |
0.285 |
280 |
9.68 |
2613 |
0.265 |
333 |
11.48 |
2712 |
0.260 |
275 |
9.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