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常,看到報紙或電視在吹噓台灣的人情味多濃.  

不否認的,台灣人的確有它奇怪的熱情與人情味,我總是感覺,這些人情味有一些奇怪的立足點.

台灣人看到外國人會有加倍的人情味,因為崇洋媚外

台灣人的人情味似乎起於隨便,建立於你能夠讓他們能夠放肆的侵犯你的權利.  

我住過許多國家,並沉溺在各國的日常生活裡,細細品嘗細節.

在一些社會裡,電梯裡,路上,鄰居們會常常會開心的打招呼,就算互相不認識,也會互道聲溫暖的早安與晚安,而在台灣的社區裡,招呼對不認識的人是一項奢侈品,保護自己的空間更顯得重要,冷陌中,人情顯得蕩然無存.

台灣人喜歡爭奪小便宜,亂蓋的鐵窗,頂樓加蓋,巷弄違建,偷接管線,罷佔人行道,侵犯別人的權利,或是把危險置於他人上,這些其實都是毫無人情味,更是冷酷無情的行為.

台灣人喜歡亂停機車與汽車,喜歡在機車格亂擠機車而把你買的新機車割劃的醜陋無比,汽車胡亂超車,不遵守規則,機車亂鑽,大多數的汽機車都想盡辦法把別人推擠到後方,盡力威脅陌生的汽機車來搶得領先,這叫做攻擊,沒有絲毫的人情味道在裡頭.

在行走間,常常的有許多小碰撞,大部份的人都不會表示歉意,把這些行為定位於環境的自然行為,我常把這些人看做小偷,因為你猜不透他們的目的,這些行為代表著不尊重,在不互相尊重的情感世界裡,不會有人情味. 

常常有三到十二歲的幼童在路上衝撞你,踩你腳,如果你對幼童們怒視或小小責怪,台灣父母們會想要衝過來跟你吵架或打架,永遠的理由是"小孩愛玩,不懂",卻不說"自己無教". 

當你在國外,幼童衝撞你,幼童們通常會主動的跟你道歉,讓你會有一些感動,因為相比之下,台灣做不到這點,若是孩童們沒有抱歉,父母也會展現極度的歉意.  

台灣的人與人相處,充滿挑戰與衝突,就會失去了感情,也不會有人情味.

台灣的人們,常常擋住出入口,站在路上,毫不在乎的聊天,沒有小心環顧四週通行的人們,往往要接近的人們自己懇求並大聲的說出"借過",才很不甘願的慢慢移動

進電梯時,先擋著後面的人,把手先伸去按電梯按鈕後,再往裡面走

我覺得,一個自私與充滿"老大"心態的環境,不會產生照顧彼此的人情味,只有你爭我奪.

這些都是侵犯,不是人情味,但是大家都習慣了!! 

如果你積極制止這些侵犯權利動作時,結果一定是衝突與火爆,這叫做武鬥.  

請問,在這些行為下,台灣人可以被稱為有濃厚人情味的民族嗎?  

真正的有人情味,充滿愛心的人,應該建立於互相尊重的環境,才能稱為"有濃厚的人情"!! 

原來許多台灣人的人情味多數建立於對外國人的好奇,原來台灣人的人情味是建立於他想佔你的便宜,只要不跟他爭,他每天對你笑口常開,跟你套關係,這樣的人情味,我才不要.    

在生活上,充滿著小衝突,充滿仇恨,我不需要這樣的人情味,我更要選擇一個沒有衝突,充滿和平,一切充滿公與義的的環境,也許我還寧願要一個沒有人情味的環境,如果尊重代表沒人情味.

人情味有個定義,尊重多數人與大環境,才是對社會具有負責任的感情,台灣的人情味是哪一種呢?

人情味如果只是為了好玩,只是為了幫人家指指路,施捨一口飯,給一口水,不就顯的粗淺的,太沒有內涵與價值!  

一個充滿禮貌與尊重的社會,絕對不會比較沒有愛心.

其實,台灣人情味的定義,就是要給予他人極大侵犯自己的空間,同時必需展現無比的寬容.

我真的覺得台灣很沒有人情味,反而,存在非常多的社會衝突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假像.

人最可悲之一就是,被人誇講容易怡然自得,被人批評卻不願懺悔改進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cent Humil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